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篇
教育   149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保险竞合起源于美国的其他保险,中国大陆有关保险竞合的观点基本源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同一损失说"和"同一被保险人说"。基于概念的严谨性和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协调,应以狭义说来界定保险竞合。保险竞合与重复保险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保险竞合的适用范围包括了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和费用补偿性人身保险。应从法律规定、行业规范和处理原则等方面完善保险竞合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基于网络治理的难度,我国立法强制课予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一定程度的行政监管义务,并且这种监管义务还一度呈强化趋势。然而,在现实场景中,源于网络商务环境的复杂性、相关立法的滞后性以及作为私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考量等,第三方平台未能有效配合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同时后续的追责问题也存在空白之处。今后应通过精良的制度设计激励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参与到合作监管当中,并且进一步落实对第三方平台履行行政监管义务的监督,完善行政监管的后续责任。  相似文献   
3.
医疗知情同意权是患者自决的体现,也是对阻却医疗行为违法性和限制医方权力的工具。真正享有同意权的主体是患者本人。近亲属代为同意的理论基础宜类比监护制度。而医疗机构在特殊情况下可不经同意径自处理,是基于受害人推定同意。正确理解和认定知情同意权的主体有利于预防和解决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4.
危险犯的核心概念"危险"应当是一种行为的危险,但这种行为的危险本质属性为结果。在此意义上,"危险"是指危害行为对法益造成的某种危险结果 ,并与未遂犯这一代表实害犯中的危险有所不同。危险判断应当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以"科学标准说与一般人标准说相结合"为基准,以不被允许的危险作为判断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危险与抽象危险判断应当区别对待,并且但书对抽象危险的认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97年我国刑法典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后,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意义的争议在国内似乎平息了很多。但事实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定罪意义却仍然被忽视,这使得这一原则只剩一个警醒的“口号”意义。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出发,就罪与非罪、财产性利益与财物、刑民交叉案件等争议的解决,来表达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案件中的定罪意义。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49-52
交通协管员的设置是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应对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所做的一次有益尝试。然而,由于缺少完备的法律支撑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交通协管员的角色定位甚是混乱,引发了实践中职能范围不清、身份地位尴尬、权利难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本文将从行政法角度,通过学理概念辨析和职能的类型化分析,来明确这一群体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挪用公款罪立法解释"归个人使用"中的"个人决定"和"以个人名义"存有区别,并且"个人决定"和"单位决定"的界限模糊;应当将"挪"和"用"作为一个词,不能人为地拆分构成要件要素;有身份者和无身份者在挪用公款中的作用明显不同,挪用人和使用人的分工不影响该罪的定性;司法解释中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四种条件并非均是标准的转化犯;认定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应以具体用途为构成要件要素,在司法实践中将三种行为方式按法条竞合原理论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者们对犯罪故意的研究偏向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这一立法分类上,而忽略了确定故意与不确定故意这一学理分类。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中的不确定故意,具有尚未被挖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确定故意仍建立在行为人明知的基础上,它通常表现为一种间接故意,但也可以是直接故意。根据认识内容和认识程度的不同,不确定故意分为概括故意、未必故意和择一故意。在具体个案中,不确定故意虽然并不能单独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但其与意志因素相结合就可以认定。  相似文献   
9.
2021年《行政处罚法》修订,正式将首违不罚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晰,为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行政处罚法》中有关规定较为笼统和抽象。“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表述存在一定的解释空间,给行政机关在执法实践中的适用留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极易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的行为要件不明确、行为效果裁量没有确定统一的标准、制度缺乏配套的程序性裁量基准致使裁量权行使失范。因此,应对“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等法律语言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并确定裁量的标准,尽可能压缩行政机关自主判断的空间、建立与完善行政裁量运作的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0.
"王力军收购玉米案"折射出司法者对农民未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及工商营业执照,却从事粮食收购经营的态度。从一审的有罪判决到再审改判无罪的历程,再次质疑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性条款,把握其司法适用的标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国家规定"中需要设置刑事责任条款;"国家规定"的制法主体范围仅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在适用非法经营罪兜底性规定时,要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同类判断原则;非法经营罪中前置法与刑法的衔接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